上海非利加实业有限公司Logo

热门词: 进口电动温度调节阀结构图|进口电动温度调节阀数据表进口电动高温调节阀-德国进口电动高温法兰调节阀进口电动蒸汽调节阀-德国进口电动蒸汽调节阀

现在位置首页 >行业动态 >近红外显微镜在半导体封装检测中的关键作用 技术解析与卡斯图MIR200的创新实践

近红外显微镜在半导体封装检测中的关键作用 技术解析与卡斯图MIR200的创新实践

2025-04-11 09:18:45

本文将以苏州卡斯图电子有限公司的MIR200近红外显微镜为例,深入解析其技术配置,并对比X-ray、超声波显微镜的差异,展现其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。 

半导体封装 1.jpg

 ***、近红外显微镜的核心配置 

1. 光学系统 

   - 波长范围:通常为900-1700nm,硅材料在近红外波段具有透光性,可穿透封装树脂或硅基板。 

   - 物镜配置:高数值孔径(NA)红外物镜(如20×、50×),搭配电动调焦模块,确保穿透深度和成像清晰度。 

   - 光源:卤素灯或LED红外光源,需稳定且可调节亮度以避免样品热损伤。 

 

2. 相机配置 

   - 传感器类型:制冷型InGaAs相机(响应波段覆盖900-1700nm),分辨率可达1280×1024像素,支持高灵敏度成像。 

   - 帧率与曝光:高帧率(≥30fps)适用于动态检测,长曝光模式可提升低反射样品的信噪比。 

 

3. 软件要求 

   - 图像处理:需支持实时降噪、对比度增强、多焦面融合(扩展景深)。 

   - 分析功能:3D重构、线宽测量、缺陷自动标记(如苏州卡斯图MIR200配备的CST-Vision Pro软件)。 

   - 兼容性:支持SEMI标准数据格式,可与工厂MES系统集成。 

 

 二、近红外显微镜 vs. X-ray vs. 超声波显微镜 

技术

近红外显微镜

X-ray

超声波显微镜(SAM)

原理

光学透射成像

X射线透射成像

高频声波反射成像

穿透材料

硅、树脂等非金属

金属/非金属

多层复合材料

安全性

无辐射风险

需辐射防护

无辐射风险

典型应用

硅通孔(TSV)、键合线

焊点空洞、BGA缺陷

分层、脱粘

 

优势对比: 

- 近红外显微镜:适合硅基封装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光学检测,如TSV通孔、晶圆键合界面。 

- X-ray:擅长金属互联缺陷(如焊球裂纹),但分辨率受限且存在辐射隐患。 

- SAM:对分层缺陷不灵敏,但需耦合剂且分辨率较低。 

 

三、案例聚焦:苏州卡斯图MIR200近红外显微镜 

苏州卡斯图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MIR200系列,专为半导体封装检测优化,具备以下创新点: 

1. 智能光学系统:采用电动切换式物镜塔轮,支持5×到100×物镜快速切换,适配不同封装厚度。 

2. 多模态成像:可选配共聚焦模块,提升纵向分层检测能力。 

3. AI驱动分析:内置深度学习算法,可自动识别键合线断裂、树脂空洞等典型缺陷,误检率<1%。 

 

行业反馈: 

某***际封测企业采用MIR200后,其TSV检测效率提升40%,人工复检工作量减少70%,凸显了近红外技术在封装质控中的价值。 

 

四、未来展望 

随着2.5D/3D封装(如3D IC、Chiplet)的普及,近红外显微镜将向更高分辨率、多光谱融合方向发展。卡斯图电子透露,下***代MIR系列将集成太赫兹波模块,进***步拓展对新型材料的检测能力。 

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(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