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面蒸发器, 水面蒸发皿
***、构造
E-601B型蒸发器主要由蒸发器、水圈、溢流桶和测针四部分组成。
(***)蒸发桶是***个器口面积为3000平方厘米、有圆锥底的圆柱形桶,器口要求正圆,口缘为内直外斜的刀刃形。桶底z心装有***根直管,在直管的中部有三根支撑与桶壁连接,以固定直管的位置并使之垂直。直管的上端装有测针座,座上装有器内水面批示针,用以指示针,用以指示蒸发桶中水面高度。在桶壁上开有溢流孔,孔的外侧装有溢流嘴,用胶管与溢流桶相连通,以承接因降水从蒸发桶内溢出的水量。桶身的外露部分和桶内侧涂上白漆,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。
(二)水圈是装置在蒸发桶外围的环套,用以减少太阳辐射及溅水对蒸发的影响。
它由四个相同的、其周边稍小于四分之***的圆周的弧形水槽组成。水槽用较厚的白铁皮制成,宽20厘米,内外壁高度分别为13.7厘米和15.0厘米。每个水槽的外壁上开有排水孔,孔口下缘离水槽均应按蒸发桶的同样要求涂上白漆。水圈内的水面应与蒸发桶内的水面接近。
(三)溢流桶用金属或其它不吸水的材料制成。它用来承接因暴雨从蒸发桶溢出的水量。用量尺直接观测桶内水深的溢流桶,应做成口面积为300平方厘米的圆柱桶;不用量尺观测的,所用的溢流桶的形式不拘,其大小以能容得下溢出的水量为原则。放置溢流桶内的箱要求耐久、干燥和有盖。须注意防止降落在胶管上的雨水顺着胶管流入溢流桶内。不出现暴雨的地方,可以不设置溢流桶。
(四)测针用于测量蒸发器内水面高度。使用时将测针的插杆插在蒸发桶中的测针座上(见右图),插杆下部的圆盘与座口相接。测什所对方向,全站应统***。插杆上面用金属支架把测杆平等地固定地插杆旁侧。测杆上附有游标尺,可使读数j确到0.1毫米。测杆下端有***针尖,用磨擦轮升降测杆,可使什尖上下移动,对准水面。针尖的外围水面上套***杯形静水器,器底有孔,使水内外相通。静水器用固定螺丝与插杆相连,可以上下调整其位置,恰使静水器底没入水中。
二、安置
E-601型蒸发器,安置在观测场内靠近小型蒸发器的地方。安置时,力求少挖动原土。蒸发桶放入坑内,必须使器口水平。桶外壁与坑壁间的空隙,应用原土填回捣实。水圈与水面面之间,应取与坑中土壤相近的土料来填筑土圈,其高度应低于蒸发桶口缘7.5厘米。在土圈外围,还应有防塌设施,可用预制弧形混凝土块拼成,或沿土圈外围打入短木板桩等。
三、观测和记录
每日20时进行观测。观测时先调整测针尖与水面恰好相接,然后从游标尺上读出水面高度。读数方法:通过游尺零线所对标尺的刻度,即可读出整数;再从游尺刻度线上找出***根与标尺上某***刻度线相吻合的刻度线,游尺上这根刻度线的数字,就是小数读数。
如果由于调整过度,使针尖伸入水面之下,此时必须将针尖退出水面,重新调好后始能读数。
蒸发量=前***日水面高度+降水量(以雨量器观测值为准)-测量时水面高度
观测后应即调整蒸发桶内的水面高度,水面如低(高)于水面指示针尖***厘米时,则需加(汲)水,使水面恰与针尖齐平。每次加水或汲水后,均应用测针测量器中水面高度值,记入观测簿次日的蒸发“原量”栏,作为次日观测器内水面高度的起算点。如因降水,蒸发器内有水流入溢流桶时,应测出其量(使用量尺或3000平方厘米口面积的专用量杯;如使用其它量杯或台秤,则须换算成相当于3000平方厘米口面积的位置),并从蒸发量中减去此值。
遇测针损坏又无备件时,可用量杯量入或量出***定水量,使水面与指示针尖齐平,再根据量入或量出的水量换算成蒸发量。
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,结冰时可停止观测,各该日蒸发量栏记“B”;待某日结冰融化后,测出停测以来的蒸发总量,记在该日蒸量栏内。冬季结冰期较长的地区,整个结冰期停止观测,应将器内的水汲净,以免冻坏蒸发器。
四、维护
(***)蒸发用水的要求:应尽可能用代表当地自然水体(江、河、湖)的水。在取自然水有困难的地区,也可使用饮用水(井水、自来水)。器内水要保持清洁,水面无漂浮物,水中无小虫及悬浮污物,无青笞,水色无显著改变。如不合此要求时,应及时换水。蒸发器换水时,换入水的温度应与原有水的温度相接近。要经常q除掉入器内的蛙、虫、杂物。
(二)蒸发器及其附属用具均妥善使用。
(三)每年在汛期前后(长期稳定封冻的地区,在开始使用前和停上使用后),应各检查***次蒸发器的渗漏和防锈层或白漆是否有脱落现象;如果发现问题,应进行添补或重新涂刷。
(四)应定期检查蒸发器的安置情况,如发现高度不准、不水平等,要及时予以纠正。